碰一碰加好友,可聊天可拍照,甚至还能PK相貌……市面上动辄一两千元的儿童智能电话手表,随着其内置App越来越丰富,已经逐渐成为了“10后社交神器”。
近年来,儿童智能手表的功能不断延伸,除了定位、接打电话外,还可以微聊、视频通话、拍照发好友圈、留言评论等,甚至内置益智游戏,又有支付功能,俨然一部微型智能手机。
不少家长表示担心,孩子通过智能手表无限制添加好友存在安全隐患,本来有益于孩子的“定位手表”沦为“社交神器”;同时,智能手表功能繁杂,孩子容易沉迷其中,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视力降低、睡眠不足等健康问题;还可能暗藏诱导消费、暴露隐私和被不法利用的风险。
“碰一碰,加好友”引发家长担忧
诱导消费需谨慎
儿童智能手表中还存在部分游戏软件重复扣款、多次扣款等问题,孩子在使用时极易被广告推送或游戏内容吸引,甚至进行大额充值消费。
“儿童手表的使用群体为3周岁至14周岁的未成年人,其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擅自支付行为无效,可由家长否认其效力。若因此给儿童或家长造成经济损失的,儿童和家长还可要求存在过错的商家承担赔偿责任。”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杜秀军说。
他提出,儿童智能手表诱导消费不仅违反我国广告法“针对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广告不得含有劝诱其要求家长购买广告商品或者服务的内容”的规定,还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的规定,相关部门可依法查处。
“若儿童智能手表厂家或服务提供者未与儿童和家长达成任何消费协议,未做任何提示或告知即自行扣费,属于盗窃行为,严重的可追究刑事责任。”杜秀军说。
家长要筑牢第一道“防火墙”
家长要起到引导、示范以及监管的作用。建议可买最简单功能的智能手表,并控制孩子的佩戴时间和地点。 家长最好定期检查儿童智能手表系统和移动应用是否有最新版本,及时更新。定期检查并及时删除不当的应用软件。 家长应和孩子沟通好智能手表的作用,只用于定位以及突发事件时沟通。回家时要让孩子取下手表,并形成习惯。 引导孩子通过提升正确的社交能力、丰富业余爱好、增加趣味活动等,建立健康互动的交往关系,有意识地多提供“现实社交”。
原文链接:https://www.axuezy.com/336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0